"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最難求 " ~ 記一個中國音樂故事

2009100809:54

 

 
 
 

高山流水遇知音

作者﹕史然整理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

其故事中的彈琴者是春秋時的琴家俞伯牙。

 

荀子在《勸學篇》中描述了他的彈奏

:「昔者侉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也就是說,伯牙鼓琴時,

馬兒停止了吃草,仰起頭來欣賞。

據《太平御覽》中記載,

伯牙年輕時曾 從成連 先生學琴。

苦學三年,卻未能出師,他達不到空靈的境界

於是 成連 先生對伯牙說:

「我能授你琴藝,卻不能移人之情,

我的老師方子春能做到這點。

他住在東海之中,何不去向他學藝?」

二人遂同行來到蓬萊仙山。

成連說要遠迎恩師,獨自駕舟而去,

誰知他去而不返,

留下伯牙獨自一人在島上。

 

伯牙四望無人,只見海水激盪奔湧,

海鳥悲鳴呼號,山林杳杳冥冥,

伯牙愴然歎道:「先生將移我情」。

於是撫琴高歌,

創作了《水仙操》,韻律與心神合一。

曲終之時,成連的船象箭一樣出現在伯牙的面前,

從此,伯牙彈琴出神入化,成為天下妙手。

 

而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見於《呂氏春秋》和《列子》中。

 

俞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有一次,當俞伯牙意在表現巍峨的高山時,

鐘子期會回應道:「善哉,峨峨兮若泰。」

而當意在流水時,

鐘子期會感慨地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無論俞伯牙想彈什麼,鐘子期一定能心領神會。

俞伯牙遊覽泰山時遇到暴雨,只好在懸崖下避雨。

俞伯牙感到心悲,以撫琴來渲洩自己的情緒。

琴聲最初表現久而不停的雨聲,

後來是山崩的巨響。

每奏一曲,鐘子期都能說出伯牙的心聲,

令俞伯牙感歎不已。

 

後來,鐘子期因病而逝,俞伯牙悲痛萬分,

世上再也沒有值得讓他為之撫琴的人了。

於是俞伯牙破琴折弦,終生不再撫琴。

 

成語「高山流水」、「伯牙絕琴」、「伯牙之歎」

等都出於這個典故。

後世有「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最難求」的感歎。

但我們也從中可知一個好的琴家,

高超的琴技僅是一個方面,

而其達到與天地相通的空靈境界

方是他成為天下妙手的根本。

 

 

http://www.epochtimes.com/b 5/7/7 /30/n1786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