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協奏曲和音樂欣賞

2010011001:48

 

 
 

</< body>

協奏曲

 

若沒有特別強調,

則協奏曲這個名稱,指的就是獨奏協奏。

在浪漫和古典時期,

協奏曲可能是僅次於交響曲的重要音樂曲式。

 

除舒伯特之外,

幾乎所有重要的作曲家

都寫過至少一首協奏曲

(莫札特寫過三十多首)

這種曲式的音樂作品數量極多,

範圍相當廣闊。

 

協奏曲最顯著的特點,

即是由一位演奏大師

在整個樂團中擔任主要的演奏部分。

雖然有些協奏曲是為獨奏而寫,

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

是把獨奏部分與完整的管絃樂譜編織起來,

讓獨奏者承擔與整個管絃樂團對話的任務。

 

在早期的協奏曲中,

是由一小組有才能的樂師(主奏部,concertino)

與較大一組的普通樂師

(協奏部,ripieno)對話的形式,

並沒有獨奏家和管絃樂目,

不過二者的效果相似。

 

到了十七世紀,

在柯賴里(Corelli)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中,

才由主奏部樂段與協奏部加入的樂段

,交替演奏而成一樂曲,

其中「全體都參加演奏」的部分

則稱為全體奏(tutti)

 

莫札特Piano Concerto No. 21 Andante

 

 

大師的表演

巴洛克時期,主奏部被精簡為獨奏的角色,

這一轉變恰好為大師級的演奏家們

提供了展示其才能的極好機會,

並受到相當多聽眾的歡迎。

而在古典和浪漫主義時期,

的確有很多獨奏協奏曲

是專門為特定的大師表演而寫的。

 

且通常這位大師就是作曲家自己。

這無需驚訝,因為許多協奏曲的大作曲家,

像莫札特、貝多芬和李斯特,

他們自己本身也是傑出的演奏家。

 

大師表演是協奏曲的一個重要特點。

這大概就是協奏曲與交響曲不同的原因,

前者極少採用梅呂哀舞曲

(小步舞曲)的樂章,

因為小步舞曲的結構過於僵硬地

限制了獨奏家的演奏。

 

所以,許多協奏曲都以裝飾樂段

(cadenza,一種獨奏家「即興」表演的華麗樂段)

來這到充分發揮演奏大師才能的樂段。

通常在裝飾樂段演奏時,

管絃樂團完全寂靜無聲。

 

在早期的協奏曲中,裝飾樂段是完全即興奏出的,

作曲家僅提供一個簡單的大概。

而後來的作曲家則完全寫出裝飾樂段的部分。

以免靈性不高的獨奏家破壞了作品的平衡性。

 

就像交響曲一樣,

協奏曲也落入了奏鳴曲(sonata)的傳統,

但它只具有三個樂章(快一慢一快)

而不是四個樂章。

某些作曲家如布拉姆斯,

在其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中,

增加了第四樂章,

此舉使得協奏曲幾乎達到了交響曲的規模。

 

在一般情況下,

協奏曲是以一段全體奏的樂段開始,

然而,在許多古典和浪漫樂派的協奏曲中,

則以獨奏的樂段做為開始,以修飾全體奏主題。

例如在柴科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中,

一開始就直接用獨奏的部分修飾整個主題。

 

不過也有一些作曲家,

其中以莫札特最著名,

則喜歡在獨奏開始時引入一個全新的主題,

他們把獨奏置於對立面,

以弱小的音爭與管絃樂的雄厚音響相抗衡。

 

在莫札特的協奏曲中,

這種手法產生了極其生動的效果,

而浪漫樂派作曲家

則讓獨奏的樂思與管絃樂進行激烈的對話,

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浪漫主義時期,

獨奏家與管絃樂團之間的交替演奏更具抗爭性,

這種抗爭似乎旨在

重現英雄獨自與命運鬥爭的浪漫主義概念。

 諏訪內晶子演奏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

 

 

首先,帕格尼尼令人震驚的小提琴演奏,

證明了大師的演奏可以產生極大的刺激性。

同時,鋼琴在音質、音量

和音域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改進,

在李斯特時代,

鋼琴已能以純正音質的音量與管絃樂相稱。

當然,李斯特作為新一代大師的銷琴演奏技巧,

亦達到了帕葛尼尼演奏小提琴的動態效果。

 

小提琴和鋼琴演奏大師的號召力

與鋼琴的強大性能結合起來,

使獨奏者更有實力管絃樂團共同演出。

其演出效果因此極富刺激性。

 

阿格麗希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http://www.yies.ilc.edu.tw/musicjoy/style/concert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