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愛情課 教你怎麼愛

2009112102:34

 

台大愛情課 教你怎麼愛

作者:彭昱融

出處:天下雜誌 435 2009/11

 

 

愛情教育一直被視為長大了就「自然」會的學問,

但在台大這一堂學生搶破頭的「愛情社會學」,

驗證了所有人對學習「如何愛」有強烈的渴望。

 

專輯精采重點:

 

十年來,不論是在台大學生選課搶破頭的

「愛情社會學」課堂、

台北市婚前教育班、父母座談演講,

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發現,

現場提問幾乎沒有太大改變,不外乎:

喜歡和愛有何不同?

怎麼知道她/他是不是我的「那個」她/他?

怎麼跟喜歡的人告白?

失敗怎麼辦?

遠距戀愛容易失敗?

婚姻是不是愛情的墳墓?

分手怎麼辦?被劈腿怎麼辦?

 

「還是跟我高中想問的問題一樣,」孫中興觀察,

雖然網路交友更方便、

探討親密關係的書籍成千上萬本,

但十年來問題幾乎沒變過,

顯示學生對愛情還是有很大困惑,

而親情、友情、愛情親密關係

彷彿「沒人教」也「不必學」,

長大了就「自然」會了一樣。

 

月老廟做田野調查

 

每週一早上九點座無虛席、

笑語滿堂的「愛情社會學」,

透過大學生最好奇的主題「愛情」吸引學生,

扎實閱讀中西歷史愛情故事、愛情研究理論外,

更開放學生暱名提問,

例如「愛情EQ低的人是不是不適合談戀愛?」

 

「難道IQ不夠高的人就不用念書、笨一輩子嗎?

就是低才要學嘛。」

孫中興總在幽默應答中導引正面思考,

課堂問答錄在網路上常被瘋狂轉寄。

 

課後設計的創意作業,

常常讓修課的台大學生們

實際反省自己的親密關係與愛情觀。

 

這學期的一份作業是

要同學課餘到霞海城隍廟、

萬華龍山寺裡的月老殿

做「田野觀察筆記」,

看看來求姻緣的是哪些人。

許多學生回來後驚訝發現,

「很多帥哥、美女居然也要求姻緣,」

體會原來幸福感情與外貌並不必然相關,

透過作業反思自己的刻板印象。

 

照顧雞蛋學愛情

 

「照顧雞蛋」是參考美國小學生的課後作業,

孫中興自掏腰包買雞蛋,

要每位大學生二十四小時照顧一顆蛋一週,

像是仔細經營自己的感情一樣。

 

但他發現有學生當場就打破了,

一個禮拜後有人的白蛋被媽媽拿去煮了,

只好拿土雞蛋回來。

「如果這是他們面對愛情的態度,

這也難怪多數人會不幸福了。」

他搖搖頭說,

一百個學生裡面只有十個人好好照顧雞蛋,

甚至幫蛋取名字、做裝飾、

還找了其他蛋做朋友。

 

「愛情事件簿」則要同學回顧自己

曾經歷過的感情,

把電影票根、電話卡、照片、情書等紀念品

整理成事件簿,然後寫下感想。

 

剛開始許多學生反彈,

不願碰觸過去的感情,

寫完作業後很多學生大哭一遍,

才發現從前自己在感情中的關係狀態,

譬如不夠成熟,

以為用強烈忌妒才能掌握另一半。

也有人反省後寫下

原來感情不是「We

而是「兩個iWii」,

在感情中讓對方做自己,

而不是強迫變他成「e」。

 

「客觀看待一件事情,

才能用不同的眼光反省過去的感情,

然後學到經驗而更成熟,」

孫中興把社會學研究的

「反身性」概念用到課堂中,

讓學生看見自己。

 

爸、媽,你們怎麼結婚的?

 

另一項作業請同學訪問父母

從認識到結婚的過程,

讓學生有機會理解父母親,

也開啟親子之間較少碰觸的話題。

 

十年下來孫中興發現,

仍有一半台大學生的父母是年紀到了,

經過相親而結婚,

較難給孩子男女感情上的經驗和對話,

許多學生都提到爸媽說

「結了婚再培養感情就好」。

 

不少學生則驚訝發現

自己在不自覺中複製父母的感情經驗,

甚至帶著同樣的刻板印象,

「跟課本寫的一模一樣」;

也有重組家庭的學生因此與父母長談,

冰釋了許多誤會。

 

「到了大學才學已經太晚了,」

總是有人問孫中興為何在台大開這門課,

他反而認為國、高中早該學了。

他從幾百份學生愛情事件簿裡發現,

高中時候轉入地下的補習班戀情、

暗戀是最扭曲痛苦的,

反而容易走上錯誤的路。

 

孫中興建議父母應該敞開心胸

跟這個年齡的孩子正面談論「感情」,

孩子願意分享也才有機會開導。

 

不懂愛卻願為愛死?

 

目前每位高一學生的生命教育課裡,

也已經加入了「性愛婚姻與倫理」課程。

 

淡江中學生命教育種子教師、

國文老師陳炯堯總是背著吉他,

帶學生在校園大樹下唱《輕輕》、

陳昇《最後一次溫柔》等描述愛情的歌曲,

思考歌詞背後呈現的愛情觀。

 

同時藉著許多「以愛為名」的傷害事件,

和學生討論什麼是愛?

尊重學生看法的同時,

點出邏輯上的問題而不搬弄大道理。

 

陳炯堯向學生拋出一個個難題:

你居然可以不知道愛是什麼,

卻願意為它而死?

愛有種類嗎?愛有條件嗎?

愛有成熟不成熟之分嗎?

是不是有自由才有愛?

 

「矛盾愈大,愈能幫助孩子思考,」

被學生戲稱為愛情顧問的陳炯堯解釋,

愛情和性是青少年既切身又急迫的兩大問題,

但社會上充斥連續劇、電影、

愛情歌曲等似是而非的論述,

造成孩子往往帶著謬誤的觀念。

 

因此必須透過生命教育激發反思,

及早讓孩子認知正確的意涵,

「愛是一種可以學習、也必須學習的能力」,

與家境、成績、性別、

甚至同異/性戀都沒有關係,

不僅能減少孩子犯錯付出的代價,

更將影響他面對婚姻與教育下一代的方式。

 

孫中興在每堂愛情社會學結尾,

總會送給每位正在、

或準備投入愛情的台大學生愛情箴言:

 

平等對待,共同奮鬥。

 

愛,是一門必須終身學習的生命教育。